找到相关内容637篇,用时1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(十九)

    求不得, 死与畏等剧苦蕴,生灭则令一切灭。 这里是讲十二缘起。我们学习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、《中论》时都详细讲过,此处只是从字面上作简单解释。 我们若懂得十二缘起,就会明白在世俗中,不像顺世外道所说,人死如灯灭,死后什么都没有。众生乃至未得涅槃之间,以业力所牵,会在轮回中不断循环、漂泊。如果你对前世后世不太相信,那一定要依止善知识通达十二缘起的道理。许多人以前受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少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4304637714.html
  • 从流转与还灭的统一看生死即涅槃

    也只是“一圣者谛”(注四山。此即大乘圆融的幽妙处。  大乘学者既以空来融贯“流转”与“还灭”,那十二缘起的实相,当然是“不生不灭”了。大般若罗缍蜜经卷三八五寸此有详细的解说: ,  具寿善现白尽百:“世尊!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  罗蜜多时能学十二缘起?”堡口善现:“若菩萨摩诃萨 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如实知无明无生无灭、无染无净  ,自性本空,远雄二法(对待二边、如流转与还减);  如实...

    姚孝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464098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

    故称恶业。由于善中有恶,故人天有情乐报受必须下堕;由于恶中有善,故恶道有情苦果受尽又得上升。这就是业果问题上循环往复的现象。   三世业报因果规律;佛教常用十二缘起加以说明,故十二缘起又称十二有支缘起,又称业感缘起,又称爱非爱缘起。   十二缘起是: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。   此中缘是条件义,就是以此物为条件,便能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唯识|缘起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343310228.html
  • 思惟欲为根本苦

    想一想,费尽心思全力地追求,最终只落得个破灭之苦,岂不太悲惨吗?为什么要死死执著虚假之法呢?这就像孩童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。歇下狂心,万事皆休,痴迷的众生却偏要沉迷其中幻想、执著,真是可悲!   从十二缘起观察“欲是生死苦恼的根本”。   以贪欲就会发起勤作,即“以爱产生取”,再以取积累能感后有五蕴的业——“有”,由此生死相续不断。   有情不了知轮回是苦性,怎么放得下对轮回快乐的追求?如是贪欲不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悲心|苦|观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8492420718.html
  •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

    悲惨吗?为什么要死死执著虚假之法呢?这就像孩童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。歇下狂心,万事皆休,痴迷的众生却偏要沉迷其中幻想、执著,真是可悲!   从十二缘起观察“欲是生死苦恼的根本”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苦|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1535826772.html
  • 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 序二

    我们尽力,因为一般在说起弥勒信仰时只是说到《弥勒下生经》、《弥勒上生经》等,其实与弥勒法门有关的绝不是仅这几部经,比如还有《大乘舍黎娑担摩经》、《佛说大乘稻秆经》等,在这经里,主要讲的是十二缘起,这恰恰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3449386.html
  • 四谛之研究——以成实论为中心

    所谓“四圣谛”。  四谛思想是原始佛教思想之中心,佛陀思想之演绎开展,即脱离不了此说;故为佛学体系之精蕴。所谓四谛就是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者,苦有三苦、五苦、八苦多种迷界烦恼之果。集含摄十二缘起支及业及无明...

    聂秀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1063570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宣说的法,称作佛法。佛陀所说教法,称为法宝,总可分为教道果三法:1、教法,即三藏十二部经;2、道法,修行的方法,包括四圣谛,及十二缘起和六波罗蜜等法;3、果法,即是有余依和无余依二种涅槃,即佛陀与无学...教诫不同根性众生依法修行的方法次第,故称教法。   2、道法,即三藏经文所说三乘人修道的方法次第。这里总摄为:四圣谛、十二缘起和六波罗蜜等法,作为三乘人修行的所缘境。   释迦牟尼成道前,念念不忘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

    恶,故人天有情乐报受必须下堕;由于恶中有善,故恶道有情苦果受尽又得上升。这就是业果问题上循环往复的现象。  三世业报因果规律;佛教常用十二缘起加以说明,故十二缘起又称十二有支缘起,又称业感缘起,又称爱非爱缘起。  十二缘起是: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。  此中缘是条件义,就是以此物为条件,便能引生它物义。无明至老死十二法,皆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770516.html
  • “佛教修学体系建设与反思”总结发言

    建设》向我们介绍了发菩提心这一珍贵教法,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,转变凡夫心,并以大悲心净化世间的修学理念。惠空法师的《十二缘起禅观体系》,从理论和宗派实践上,阐明了十二缘起作为各种禅观体系定位标准的道理。其中,对三世十二缘起与一念十二缘起差别的剖析,以十二缘起的前三支对应大乘三系的修学,以及顿渐之说与真妄关系,都很有创见。传明法师的《论禅修之所缘境》,从凡夫心的四点特征,所缘境的两项原则、所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00070561.html